江 苏 成 人 高 考 考 前 辅 导 平 台
【导读】江苏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时间11月5-6日,江苏成考网小编给大家整理江苏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知识点:艺术形象的特征,以供参考:
艺术形象作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是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经过选择、融合、创造而成的,有着其来自客观的印记,也带着艺术家创造的色彩,所以表现为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首先,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指的是某一具体的艺术形象身上既有与众不同的个别特征,又有它所处社会、时代等大背景所赋予的普遍特色和印记,既非孤立的惟一,也非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的雷同。以鲁迅的《祝福》为例,在《祝福》中祥林嫂是一个个别形象,在世界上没有另一个与她身世和遭遇完全相同的人物存有。但祥林嫂的形象却具有普遍意义,她是鲁迅对再嫁妇女悲惨命运的概括。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仅仅祥林嫂一个人遭受礼教迫害、毒害的悲惨命运,但从她个人的遭遇中我们认识到的却是千千万万再嫁妇女在封建礼教
摧残下的凄苦命运,感受到的是鲁迅对倍受精神虐害的妇女的深切同情。在凯绥·珂勒惠支的石版画《面包》上,我们所理解到的决不限于画面上两个幼小孩子的啼饥号寒与一个母亲的椎心的悲痛,而是从中看到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饥寒愁苦。
其次,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表现在艺术形象身上,就是在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外在表现之后,所蕴含着的一种深刻的内涵,将思想、观念等理性判断与艺术形象的外部形态完美结合。以鲁迅《阿Q正传》为例,阿Q作为小说的核心形象,在鲁迅笔下确实是生动鲜明、具体传神的;透过字面,读者仿佛看到了阿Q一身肮脏,满口国骂,用竹筷将辫子盘在头上,昏头昏脑四处游走的样子,所谓“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仿佛触摸可及,这就是鲁迅从感性角度为人们展示的形象。但另一方面,鲁迅又以十足清醒的批判,对阿Q身上所体现的
理性内涵作了剖析,使我们看到以阿Q为代表的中国辛亥革命前后农材落后不觉悟农民的精神实质与民族劣根性的一面,在阿Q这一艺术形象身上体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再次,思想与情感的统一指的是艺术家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身上,既有情绪化的情感投入,也有原则性的思想判断。思想是核心的、主导的,情感随思想的导向而倾注。以*《卜算子·咏梅》为例,*的这首词,是从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高度对傲雪怒放的红梅进行歌颂。融汇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揭示了“精神不朽胜过生命存有”的哲理,同时也倾注了诗人对为革命献身的烈士的缅怀与告慰,是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当然,在不同的艺术形象中,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思想与情感的成分不完全相同,艺术形象的呈现方式也不同。依据艺术形象的感性形式差异,我们可以把艺术形象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与综合形象。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一般是空间性的。无论是一幅绘画,一件雕塑,一幅书法作品,一座建筑物,一幅摄影作品,或者一件实用工艺品,都是在空间中展开的,它们直接付诸欣赏者的视觉感官,因而特别富有直观性。视觉艺术因为其直观感受性,因而从表象上来说,视觉艺术与前面所说的艺术的再现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认为这其实是对视觉艺术的误解。有人举例子认为摄影艺术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便是纪实性或再现性,它表现的总是客观存有的事物,摄取的影像与被摄对象的外貌形
态几乎完全一致,给人以逼真的感觉。假如这样认为只要形象与客体的外在形态能够保持一致就算是“纪实”或“再现”,那么电影艺术也应该完全是纪实的艺术了,这是不顾电影历史事实的理论。
上文就是关于江苏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的复习内容介绍,了解更多关于江苏成人高考报名、江苏成考报名、江苏成人高考院校等资讯,敬请关注江苏成人高考网http://www.jiangsu-edu.com/
高 起 点 |
10月28日 | 10月29日 |
语文 | 外语 | |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
史地(高起本文科) 理化(高起本理科) |
专 升 本 |
10月28日 | 10月29日 |
政治 | 专业课 | |
外语 | 详细》 |